历史沿革
前清阶段
1903年1月,天津知府凌福彭受袁世凯委派,筹建北洋工艺学堂(学校最前身),选址天津东南角贡院。
1904年,北洋工艺学堂改称直隶高等工业学堂。
民国时期
1912年8月,直隶高等工业学堂改称直隶高等工业学校,监督改为校长,由邢端担任。
1913年2月,直隶高等工业学校改为直隶公立工业专门学校。
1928年9月,直隶省改称河北省,校名改为"河北省立工业专门学校"。
1929年5月,河北省立工业专门学校升格学院,定名河北省立工业学院。
1946年10月,中央教育部将河北省立工业学院改名为河北省立工学院,路荫柽任院长。
建国初期
1950年9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发文批复河北省立工学院更名为河北工学院。
1951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将河北工学院与北洋大学合并,定名天津大学,选址在南开区七里台。
1958年7月,根据河北省委批示,恢复重建河北工学院。
四校合并
1962年7月,河北工学院与天津工学院(由天津机电学院、天津建筑工程学院、天津化工学院合并组成),改称天津工学院,由天津市领导。
1969年,天津工学院划归河北省领导。
1971年11月29日,河北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天津工学院改名为河北工学院。
更名工大
1992年5月20日,河北工学院在廊坊设立分院。
1994年6月2日,省委省政府决定同意将河北工学院设立省属重点建设大学。
1995年2月16日,国家教委批准河北工学院更名为河北工业大学,时任江泽民总书记题写了新校名。
2001年4月,211工程一期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
2006年6月,211工程二期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2014年12月,成为教育部与天津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省部共建大学)
2015年,学校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
2016年,学校入选河北省“国家一流大学建设”一层次学校。11月,学校与北辰区教育局共建河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小学。
2017年7月,学校成为首批“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科技创新平台”高校。 9月,学校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5]
折叠编辑本段办学规模
折叠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5月,学校设有18个教学机构,建有71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理、经、管、文、法、艺七大学科门类。[1]
折叠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5月,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20个河北省级重点学科;3个学科入选河北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4个学科入选河北省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纳入了天津市学科建设体系,3个一级学科、5个特色学科(群)入选天津市“双一流”建设名单,新增7个天津市重点学科;学校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14个学科榜上有名,7个学科进入B级。拥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6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7个专业学位类别(含MBA和EMBA)、17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是全国地方工科院校中最早开展MBA教育的高校,同时也是河北省内唯一开展EMBA教育的高校。
国家重点学科(2个):电机与电器、材料物理与化学
河北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项目支持学科(3个):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2]
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4个):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河北省省级重点学科(20个):电机与电器、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理论物理、热能工程、化工过程机械、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化学工艺、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结构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生物医学工程、生物物理学、区域经济学
河北工业大学校级重点学科(11个):桥梁与隧道工程、民商法学、思想政治教育、通信与信息系统、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建筑技术科学、精密仪器及机械、环境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数量经济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2个):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物理学、化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商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折叠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5月,学校已全职引进和培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7人,并成功引进数百名高水平博士,290余人具有国家级教学名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等省部级以上专家称号。
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物理教学团队、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团队、自动化工程教学团队
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海水资源高效利用化工技术学术"创新团队 、"六方氮化硼制备及其应用关键技术"创新团队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展永
折叠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15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全国专业技术人员先进集体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37门。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物理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
全国专业技术人员先进集体(1个):电机与电器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物理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工程电磁场、建筑工程施工
省级精品课程(37门):高分子材料、嵌入式分布系统、管理学原理、大学英语、建筑工程施工、高分子化学、有机化学、工程电磁场、技术经济学、化工原理、混凝土结构、机械工程材料、运筹学、微观经济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EDA技术、信号与线性系统、计算机硬件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物理实验、计算机组成、计算机文化基础、运营管理原理、材料科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控制工程基础、电子线路、工程力学、工程制图、电路理论基础、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学
- 教学成果
截至2015年6月,学校已获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教学名师等"质量工程"和"本科教学工
程"国家级建设项目36项,省级建设项目123项,在河北省高校中名列前茅。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0余项。学校与空军联合培养国防生。有一大批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国家、省(市)级奖励,本科毕业生考研率保持在30%左右,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左右,在同类院校中处于较高水平,先后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2011-2012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经验典型高校"50强之一。学校在2002年和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均被评为优秀,成为在同一评估体系下连续两次获得优秀的为数不多的高校之一。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名博士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3名博士后被评为河北省(天津市)优秀博士后,14篇博士论文被评为河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9-2013年,学校已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2000余人、EMBA学生200余人,招生数均位居省内高校首位。- 对外交流
瑞典等国家,在校生330余人。国际合作办学的规模、水平和层次居河北省高校前列,其中与法国巴黎高等计算机学院开展的合作项目是河北省高校首个教育部审核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已招收10届415名学生。学校在招收本科学历和硕士学历留学生上取得了突破,已接收非学历教育留学生500余名,派出学生800余名。学校选派百余名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学习和工作,邀请数百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到校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
截至2016年6月,学校与法国、美国、德国、俄罗斯、意大利、澳大利亚、英国等国的60所高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正在实施的项目20余项,合作培养覆盖本科到博士各层次,学历教育合作项目已拓展到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新西兰、- 学校荣誉
2001-2013年,学校被评为河北省"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并连续五年被评为"天津市绿化先进单位"。2008年,学校获得省内高校唯一的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同时还获得了空缺2届的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013年1月18日,化工学院李春利教授主持完成的"大通量高效立体传质塔板技术及其在化工节能降耗中的应用"项目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折叠编辑本段学术科研
折叠科研机构
截至2015年6月,学校建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17个省部级科研机构,成立了"河北工业大学国防科技研究院",具有了国家军工保密资质。
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创新方法与实施工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海水资源高效利用化工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科技部河北省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河北省电磁场与电器可靠性重点实验室
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10个):绿色化工与高效节能实验室、河北省新型功能材料实验室、河北省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康复装置与检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河北省制造业创新方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电磁场与电气可靠性实验室(省部共建)、生态环境与信息特种功能材料实验室、河北工业大学电站装置工程研究中心、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天津市社科基地)、河北省机电一体化研工程技术中心、河北省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
河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包括4个园区):邯郸科技园、天津北辰科技园区、沧州科技园区、邢台市产业园区
折叠科研成果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重大课题160余项。学校主持的国家02重大专项子项目实现了河北省高校承担国家重大专项的突破。学校年到校科技经费近3亿元,百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是河北省内获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最多的高校。学校取得授权专利480余项,被评为河北省十大优秀发明创造单位。
2004-2013年,学校新立课题近3000项,其中"973"计划、"863"计划、截至2015年6月,学校与省内所有设区市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与唐山市联合成立了"河北工业大学曹妃甸工业区循环经济与新能源发展研究院",与沧州渤海新区签署"区域-大学协同创新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渤海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唐钢、保定天威等80多个省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近1500项科技成果在全国数百家企事业单位应用或产业化,创经济效益过百亿元。学校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863成果转化基地和全国首批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先后在石家庄、邯郸、邢台、沧州及唐山、衡水、迁安等地建立了科技园区或签订了共建协议,形成了"一园多区"的鲜明特色。2010年总投资8亿元、建设用地达600亩的邢台园区开工建设,2011年又与邢台"国家级光伏产业化基地"合作建立了邢台市新能源研究院,2012年总投资22亿元、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的沧州园区开工建设;2013年,学校与天津市北辰区政府正在合作共建北辰园区,该园区一期占地97亩,总规划建筑面积13万平米。
折叠学术资源
- 图书馆
截至2015年6月,图书馆馆舍面积17078平方米(其中丁字沽校区图书馆8100平方米,北辰校区图书馆6500平方米,廊坊校区图书馆2478平方米),阅览座位1632个。另外,在新校区将建设45000平方米的设施先进、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图书馆。
截至2015年6月,图书文献总量达404.5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163.5万余册,中文电子图书240万册,外文电子图书1万册,累计收藏中外文过期期刊4000余种,共12万余册。定置了包括CNKI、SDOS、PQDD、EI、ACM、IEEE、ASME、SCI、英国《Nature》杂志、美国《Science》周刊等30余中外文数据库和自主考试学习资源服务系统以及随书光盘下载服务系统--博云光盘云系统。
- 学术期刊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是河北工业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性质的综合性学术期刊,1917年创刊。
该刊被英国《科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化学文摘》、德国《数学文摘》( ZBl MATH)、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航空航天数据库》( CSA-Aerospace )定期收录。
该刊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 CSTPCD)、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数据库、《中国物理文摘》和《中国数学文摘》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中国期刊网"入网期刊。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一等奖和河北省优秀期刊一等奖。
折叠编辑本段文化传统
折叠学校校训
折叠学校校歌
百年的沧桑
百年的风霜
最艰苦的岁月
你逆流而上
百年的成长
百年的辉煌
最荣耀的时刻
我与你分享
带着美丽梦想
走入神圣殿堂
永远告诉自己
知识就是力量
河北工业大学
工学并举
心坚似铁
河北工业大学
稳步向前
走向世界
选择驾校(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学员通过我们找到了适合的驾校